跌倒是老年人死亡的幾大因素之一。根據國內外研究,每年老人跌倒的發生率為15~40%,且其機率會隨著年齡而提升。老年人每十次跌倒就會有一次造成嚴重傷害,包括骨折、頭部出血、頭部外傷、硬腦膜下出血等,更甚者,有些老人會因為害怕再次跌倒,而開始限制自我活動,漸漸地失去獨立活動的能力,這不只造成家人的負擔,也會使得老人的身體功能老化得更快速。
居家的跌倒預防常常被人所疏忽,本篇主要教你從小處作起,檢討改善居家環境,降低跌倒機率,促進居家安全。社會開始轉為高齡社會結構,老年人常常會有獨自生活的時間,在無人照料的時段內發生跌倒或滑倒的事故,都會增加意外傷害的危險率,所以每個家庭都應該重視跌倒的預防。
老年人易跌倒原因是多方面的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感覺系統和平衡能力減退,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退變,骨骼和肌肉結構異;蚬δ芡嘶;各種慢性病的影響;同時服用多種藥物;外界環境因素,甚至心理因素,都與跌倒發生有關。保持健康的飲食和鍛煉是預防跌倒的基礎。
因為大多數老年人跌倒都發生在室內,老年人的居家安全就顯得十分重要,應努力改善居家生活環境
1、加強照明,臥室和走道留夜燈,室內光線均勻、柔和;
2、盡量減少臺階、門檻,在經;顒拥牡胤,不堆放雜物;
3、固定地毯,衛生間加防滑墊,保持居室地面干燥;
4、室內的家具尤其是床、桌、椅的高度和擺放位置要合理,電線應收好固定,不要經常更換家具位置;保持地面平坦無障物;
5、日常用品不宜放得過高或過低,易于取放;
6、浴室和坐便器旁加裝扶手;
7、避免穿高跟鞋、軟底鞋,少穿拖鞋,鞋子的大小要剛好,鞋底防滑。避免穿長短不合適的衣褲;
8、體能虛弱、反應遲鈍,有體位性低血壓,服用安眠藥以及用降壓藥的老人,夜間盡量不去廁所,如夜尿較頻,可在床邊準備好夜間所需物品和便器。
堅持參加規律的體育鍛煉能增強肌力、柔韌性、平衡能力,從而減少跌倒的發生?筛鶕䝼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,如太極拳、步行、慢跑等。
由于老年人跌倒是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,因此預防老年人跌倒應采取積極的多因素、多方面的綜合預防措施,降低老年人跌倒的發生,減少老年人的醫療負擔和家庭負擔,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。
哪些人容易跌倒?
年紀大于65歲的老年人及小于6歲的孩童。
2. 沒有照顧者在旁照護者。
3. 過去曾跌倒者。
4. 步態不穩。
5. 貧血或姿勢性低血壓。
6. 營養不良、虛弱、頭暈。
7. 意識障礙(失去定向感、躁動混亂…)。
8. 服用影響意識或活動的藥物(利尿劑、止痛劑、鎮靜安眠藥物、心血管用藥、輕瀉劑)。
9. 睡眠障礙。
10. 肢體活動功能障礙。
在這里整理出十招防跌倒措施,供家庭檢討與改善。
居家安全-防跌倒十招
第一招,光亮每一處
老年人或小孩子會有夜間如廁的需求,若亮度不足或光源太遠,都容易造成跌倒。
我們可以檢視每一盞電燈的亮起時間,避免電燈反應過慢,應在走廊、房間裝置夜燈或壁燈,電燈開關處需有反光貼紙,可以避免找不到電燈開關的情形。
第二招,障礙的去除
居家環境應該越簡單越好,先了解老年人的生活作息,在平常的生活范圍內,若有障礙物則應該清除,如小朋友的玩具、門檻、雜物等,避免老年人被絆倒的情況。
而應該從小教導小朋友不應該在家里跑跳,除了容易跌倒外,也會有小孩撞倒老年人的狀況發生。
第三招,地板需防滑
在浴室廚房都容易濕滑的環境,應加強地板的防滑功能,如可使用粗糙面的塑膠地磚,或貼上止滑條,也可以利用防滑劑,增加地板地磚的防滑系數;若是使用拼裝防滑塑膠墊,則應鋪滿整個房室,若散落不固定,反而更容易跌倒。
第四招,扶手需穩固
很多老舊公寓的樓梯扶手,都因生銹而搖搖欲墜,這會使得老年人在上下樓梯時更加危險;浴室內應有扶手之設計,讓老年人可以在蹲站之間,可以有扶手支撐,這些扶手的設計需以穩固為最基本原則。
第五招,家具的挑選
有老年人的家庭應注意家具的高度與軟度,不宜太低、太軟,因老年人的起立坐下動作較為困難,這些家具最好也有扶手,且盡量避免有尖銳處的家具,或在尖銳處加裝防撞條或泡棉。
第六招,衣著需合身
避免太長太寬的衣物,鞋子選擇有防滑功能,且定時檢察鞋子的磨損狀態,尤其是小孩子的運動量驚人,更應該注重其運動鞋的購買與維護。
第七招,用藥需小心
許多藥物可能會有頭昏眼花的副作用,在醫生開出藥方時,應告知目前用藥情況,避免太多藥物服用而加重副作用的發生,若無法避免藥物服用,應在服用后讓老年人休息。
第八招,運動不能斷
增加腿力對跌倒的預防也有幫助,研究也證實,練習太極拳可以有效預防老人跌倒及減少跌倒后的并發癥。故應適當地陪伴老年人進行簡單的運動,也能保持健康。
第九招,呼救的機制
老年人身體不適,很有可能在無人發現下離開臥室求救,這時很有可能會再發生跌倒;或是在浴室內無法行動時,也要避免自行勉強行動,容易造二次跌倒,故應在居家內設置適當的呼救鈴。
第十招,細節需注意
家里有老年人或小朋友時,應注意生活上的每一細節,比如老年人自行如廁后,卻久未有回應;小孩子的玩具不應凌亂不理,容易滑倒或絆倒;應教導小朋友正確的走路姿勢;應注意電燈開關的高度;應注意浴室的干溼處理等。